书草堂>科幻灵异>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> 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
    胡适被免去驻美大使一职,美国舆论界曾对此表示震惊和遗憾。

    在胡适担任大使期间,和胡适打交道最多的是美国国务卿赫尔。赫尔认为:胡适大使是一位十分坚持己见的人。从胡赫两人多次谈话记录中,很可以看出胡适的择善固执、胸有成竹的外交风度和赫尔对他容忍让步的感佩心理。

    赫尔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和胡适的公务接触,他说:“在遇到有关中国事务商讨时,如果与胡适大使的想法不合的时候,总会使我感到十分为难与困惑。”

    当胡适卸任大使职务后,赫尔在记者会上公开赞扬这位中国大使:“胡大使是华府外交团中最有能力、工作效果最高,又最受人敬重的一位外交使节。”

    1942年9月4日,王世杰在日记中写道:“美国政府对于以魏道明继任中国驻美大使事,虽照例表示同意,实则颇感不满。美国舆论亦然。适之已向国务院及白宫辞行,并一面以上述情形报告蒋先生。当三星期前,蒋先生嘱陈布雷向予言:驻美使节更动问题,予曾力称魏君不适宜于此职。”

    王世杰9月8日的日记又说:“政府发表以魏道明继胡适之为驻美大使,中外均感失望。”

    也有人分析胡适被免职的深层原因。

    美国国务院政治关系顾问司坦?侯恩百克发表评论,认为这是大使侵犯了外交部长宋子文于1941年12月出任外交部长的权限所致。他由中国驻美大使馆获得了确切消息,说胡适与宋子文曾拟定了双方的权限。据说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嫌胡适在华盛顿为美国政府的政策辩护得多,而为重庆政府的政策向美国解释得少。于是胡适成为这种猜忌的牺牲品。

    说胡适一直完全站在美方的立场并为之辩解,这恐怕未必是事实。但胡适一直认为,国与国相处也和人与人相处一样,都需要宽大的胸怀,都需要对替对方着想,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。

    直到被免职前不久胡适还说:“眼前第一要义,在于弘大度量,宽恕待朋友,体谅朋友在大患难之中,有时顾不到我们,切不可过分责备朋友。英美大强国,岂自甘心情愿失地丧师?岂不关心我们的痛痒?我们总得体恤朋友,朋友明白我们够得上做患难朋友,将来才有朋友永远和我们同安乐……今日我们所受困难,只是因为英美自己也受更大困难,更大耻辱。他们顾不到我们,他们的领袖心里实在认为最大耻辱。但他们日夜图谋雪耻,嘴里说不出,只是咬牙苦干。我们必须体谅他们的苦衷,才够得上患难朋友。”

    另外,胡适向国民政府转达美国政府的意见,也常引起蒋介石的不满。

    比如,1941年初,蒋介石以“整饬军纪”为借口,动用数十万大军“围剿”新四军,制造了被称之为千古奇冤的“皖南事变”。消息传到美国,引起不同反响。1941年3月,胡适在致陈布雷电中转达了美国政府表示反对的意见。蒋介石是听不进这些逆耳之言的,尽管胡适说得是事实,尽管蒋介石得罪不起美国人,但可以把怨恨加在胡适身上。

    免去胡适驻美大使职务显然有多种因素,但最终拍板的是胡适愿意为之效命的蒋介石。

    1942年10月13日,蒋介石在日记《上星期反省录》中对胡适作出“毫无贡献”的评价:“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,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,不惜借外国之势力,以自固其地位,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。彼使美四年,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,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,甚至不肯说话,恐其获罪于美国,而外间犹谓美国之不敢与倭妥协,终至决裂者,是其之功,则此次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前,如其尚未撤换,则其功更大,而政府令撤更为难矣!文人名流之为国乃如此而已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蒋介石对胡适外交生涯所作的结论。

    胡适卸任之后,美国各地二十多所大学纷纷邀请胡适。胡适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不教书,利用这难得的清闲,完成《中国思想史》的写作。